05 表结构设计:忘记范式准则

05 表结构设计:忘记范式准则

前面几讲我虽然带你了解了数字类型、字符串、日期类型,以及非结构化的 JSON 类型,但也只是每条记录每个字段的选择。

而我们在对一张表进行设计时,还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,比如你经常听见的“范式准则”。但范式准则过于理论,在真实业务中,你不必严格遵守三范式的要求。而且有时为了性能考虑,你还可以进行反范式的设计,比如在数据仓库领域。这一讲我就会带你了解这些内容,希望你学完这一讲之后,能从更高一层的维度来看待
MySQL 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。

忘记范式准则

相信你在大学学习《数据库系统概论》时,肯定学习过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规范,比如第一范式、第二范式、第三范式,BC
范式等,它们是《数据库系统概论》考试中重要的考点。

范式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理论,是通过数学集合概念来推导范式的过程,在理论上,要求表结构设计必须至少满足三范式的要求。

由于完全是数据推导过程,范式理论非常枯燥, 但你只要记住几个要点就能抓住其中的精髓:

  • 一范式要求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;
  • 二范式解决部分依赖;
  • 三范式解决传递依赖。

虽然我已经提炼了范式设计的精髓,但要想真正理解范式设计,就要抛弃纯理论的范式设计准则, 从业务角度出发,设计出符合范式准则要求的表结构。

工程上的表结构设计实战

真实的业务场景是工程实现,表结构设计做好以下几点就已经足够:

  • 每张表一定要有一个主键(方法有自增主键设计、UUID 主键设计、业务自定义生成主键);
  • 消除冗余数据存在的可能。

我想再次强调一下,你不用过于追求所谓的数据库范式准则,甚至有些时候,我们还会进行反范式的设计。

自增主键设计

主键用于唯一标识一行数据,所以一张表有主键,就已经直接满足一范式的要求了。在 01 讲的整型类型中,我提及可以使用 BIGINT
的自增类型作为主键,同时由于整型的自增性,数据库插入也是顺序的,性能较好。

但你要注意,使用 BIGINT 的自增类型作为主键的设计仅仅适合 非核心业务表 ,比如告警表、日志表等。
真正的核心业务表,一定不要用自增键做主键 ,主要有 6 个原因:

  • 自增存在回溯问题;
  • 自增值在服务器端产生,存在并发性能问题;
  • 自增值做主键,只能在当前实例中保证唯一, 不能保证全局唯一
  • 公开数据值,容易引发安全问题,例如知道地址http://www.example.com/User/10/,很容猜出 User 有 11、12 依次类推的值,容易引发数据泄露;
  • MGR(MySQL Group Replication) 可能引起的性能问题;
  • 分布式架构设计问题。

自增存在回溯问题,我在 01 讲中已经讲到,如果你想让核心业务表用自增作为主键,MySQL 数据库版本应该尽可能升级到 8.0 版本。

又因为自增值是在 MySQL 服务端产生的值,需要有一把自增的 AI 锁保护,若这时有大量的插入请求,就可能存在自增引起的性能瓶颈。比如在 MySQL
数据库中,参数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用于控制自增锁持有的时间。假设有一 SQL 语句,同时插入 3 条带有自增值的记录:

INSERT INTO ... VALUES (NULL,...),(NULL,...),(NULL,...);

则参数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的影响如下所示:

图片1.png

从表格中你可以看到,一条 SQL 语句插入 3 条记录,参数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设置为 1,自增锁在这一条 SQL
执行完成后才释放。

如果参数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设置为2,自增锁需要持有 3 次,每插入一条记录获取一次自增锁。

  • 这样设计好处是: 当前插入不影响其他自增主键的插入,可以获得最大的自增并发插入性能。
  • 缺点是: 一条 SQL 插入的多条记录并不是连续的,如结果可能是 1、3、5 这样单调递增但非连续的情况。

所以,如果你想获得自增值的最大并发性能,把参数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设置为2。

虽然,我们可以调整参数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获得自增的最大性能,但是由于其还存在上述 5
个问题。因此,在互联网海量并发架构实战中, 我更推荐 UUID 做主键或业务自定义生成主键。

UUID主键设计

UUID(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)代表全局唯一标识 ID。显然,由于全局唯一性,你可以把它用来作为数据库的主键。

MySQL 数据库遵循 DRFC
4122
命名空间版本定义的
Version 1规范,可以通过函数 UUID自动生成36字节字符。如:

mysql> SELECT UUID();
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
| UUID(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
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
| e0ea12d4-6473-11eb-943c-00155dbaa39d |
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
根据 Version 1的规范,MySQL中的 UUID 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:

UUID = 时间低(4字节)- 时间中高+版本(4字节)- 时钟序列 - MAC地址

前 8 个字节中,60 位用于存储时间,4 位用于 UUID 的版本号,其中时间是从 1582-10-15 00:00:00.00 到现在的 100ns
的计数。

60 位的时间存储中,其存储分为:

  • 时间低位(time-low),占用 12 位;
  • 时间中位(time-mid),占用 2 字节,16 位;
  • 时间高位(time-high),占用 4 字节,32 位;
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在存储时间时,UUID 是根据时间位逆序存储, 也就是低时间低位存放在最前面,高时间位在最后,即 UUID 的前 4
个字节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“随机”变化,并非单调递增。而非随机值在插入时会产生离散 IO,从而产生性能瓶颈。这也是 UUID 对比自增值最大的弊端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MySQL 8.0 推出了函数 UUID_TO_BIN,它可以把 UUID 字符串:

  • 通过参数将时间高位放在最前,解决了 UUID 插入时乱序问题;
  • 去掉了无用的字符串”-“,精简存储空间;
  • 将字符串其转换为二进制值存储,空间最终从之前的 36 个字节缩短为了 16 字节。

下面我们将之前的 UUID 字符串 e0ea12d4-6473-11eb-943c-00155dbaa39d 通过函数 UUID_TO_BIN
进行转换,得到二进制值如下所示:

SELECT UUID_TO_BIN('e0ea12d4-6473-11eb-943c-00155dbaa39d',TRUE) as UUID_BIN;
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
| UUID_BI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
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
| 0x11EB6473E0EA12D4943C00155DBAA39D |
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
1 row in set (0.00 sec)

除此之外,MySQL 8.0 也提供了函数 BIN_TO_UUID,支持将二进制值反转为 UUID 字符串。

当然了,MySQL 8.0版本之前没有函数
UUID_TO_BIN/BIN_TO_UUID,但是你还是可以通过用户义函数(UDF)的方式解决,如创建下面的函数:

CREATE FUNCTION MY_UUID_TO_BIN(_uuid BINARY(36))

    RETURNS BINARY(16)

    LANGUAGE SQL  DETERMINISTIC  CONTAINS SQL  SQL SECURITY INVOKER

    RETURN

        UNHEX(CONCAT(

            SUBSTR(_uuid, 15, 4),

            SUBSTR(_uuid, 10, 4),

            SUBSTR(_uuid,  1, 8),

            SUBSTR(_uuid, 20, 4),

            SUBSTR(_uuid, 25) ));

CREATE FUNCTION MY_BIN_TO_UUID(_bin BINARY(16))

    RETURNS  CHAR(36)

    LANGUAGE SQL  DETERMINISTIC  CONTAINS SQL  SQL SECURITY INVOKER

    RETURN

        LCASE(CONCAT_WS('-',

            HEX(SUBSTR(_bin,  5, 4)),

            HEX(SUBSTR(_bin,  3, 2)),

            HEX(SUBSTR(_bin,  1, 2)),

            HEX(SUBSTR(_bin,  9, 2)),

            HEX(SUBSTR(_bin, 11)) ));

因此,对于 04 讲创建的表 User,可以将其主键修改为 BINARY(16),用于存储排序后的 16 字节的 UUID 值。其表结构修如下:

CREATE TABLE User (

    id  BINARY(16) NOT NULL,

    name VARCHAR(255) NOT NULL,

    sex CHAR(1) NOT NULL,

    password VARCHAR(1024) NOT NULL,

    money INT NOT NULL DEFAULT 0,

    register_date DATETIME(6)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(6),

    last_modify_date DATETIME(6)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(6)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(6),

    uuid CHAR(36) AS (BIN_TO_UUID(id)),

    CONSTRAINT chk_sex CHECK (sex = 'M' OR sex = 'F'),

    PRIMARY KEY(id)

);

现在,你可以在客户端通过以下 SQL 命令插入数据,如:

INSERT INTO User VALUES (UUID_TO_BIN(UUID(),TRUE),......);

当然,很多同学也担心 UUID 的性能和存储占用的空间问题,这里我也做了相关的插入性能测试,结果如下表所示:

图片3.png

可以看到,MySQL 8.0 提供的排序 UUID 性能最好,甚至比自增ID还要好。此外,由于UUID_TO_BIN转换为的结果是16 字节,仅比自增 ID
增加 8 个字节,最后存储占用的空间也仅比自增大了 3G。

而且由于 UUID 能保证全局唯一,因此使用 UUID 的收益远远大于自增ID。可能你已经习惯了用自增做主键,但在海量并发的互联网业务场景下,更推荐
UUID 这样的全局唯一值做主键。

比如,我特别推荐游戏行业的用户表结构设计,使用 UUID 作为主键,而不是用自增 ID。因为当发生合服操作时,由于 UUID
全局唯一,用户相关数据可直接进行数据的合并,而自增 ID 却需要额外程序整合两个服务器 ID 相同的数据,这个工作是相当巨大且容易出错的。

业务自定义生成主键

当然了,UUID
虽好,但是在分布式数据库场景下,主键还需要加入一些额外的信息,这样才能保证后续二级索引的查询效率(具体这部分内容将在后面的分布式章节中进行介绍)。
现在你只需要牢记:分布式数据库架构,仅用 UUID 做主键依然是不够的。 所以,对于分布式架构的核心业务表,我推荐类似如下的设计,比如:

PK = 时间字段 + 随机码(可选) + 业务信息1 + 业务信息2 ......

电商业务中,订单表是其最为核心的表之一,你可以先打开淘宝 App,查询下自己的订单号,可以查到类似如下的订单信息:

Drawing 3.png

上图是我自己的淘宝订单信息(第一个订单的订单号为1550672064762308113)。

订单号显然是订单表的主键,但如果你以为订单号是自增整型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,可以发现图中所有订单号的后 6 位都是相同的,都为
308113

1550672064762308113

1481195847180308113

1431156171142308113

1431146631521308113

所以,我认为淘宝订单号的最后 6 位是用户 ID 相关信息,前 14
位是时间相关字段,这样能保证插入的自增性,又能同时保留业务的相关信息作为后期的分布式查询。

消除冗余

消除冗余也是范式的要求,解决部分依赖和传递依赖,本质就是尽可能减少冗余数据。

所以,在进行表结构设计时,数据只需存放在一个地方,其他表要使用,通过主键关联存储即可。比如订单表中需要存放订单对应的用户信息,则保存用户 ID 即可:

CREATE TABLE Orders (

  order_id VARCHRA(20),

  user_id  BINARY(16),

  order_date datetime,

  last_modify_date datetime

  ...

  PRIMARY KEY(order_id),

  KEY(user_id,order_date)

  KEY(order_date),

  KEY(last_modify_date)

)

当然了,无论是自增主键设计、UUID主键设计、业务自定义生成主键、还是消除冗余,本质上都是遵循了范式准则。但是在一些其他业务场景下,也存在反范式设计的情况。

反范式设计

通常我们会在 OLAP 数据分析场景中使用反范式设计,但随着 JSON 数据类型的普及,MySQL 在线业务也可以进行反范式的设计。

在 04 讲中我讲了表 UserTag,就是通过 JSON 数据类型进行了反范式的设计,如果通过范式设计,则表 UserTag 应该设计为:

CREATE TABLE UserTag (

    userId BIGINT NOT NULL,

    userTag INT NOT NULL,

    PRIMARY KEY(userId,userTag)

);

SELECT * FROM UserTag;

+--------+---------+

| userId | userTag |

+--------+---------+

|      1 |   2     |

|      1 |   6     |

|      1 |   8     |

|      1 |  10     |

|      2 |   3     |

|      2 |  10     |

|      2 |  12     |

+--------+---------+

你对比后可以发现,范式设计并没有使用 JSON 数据类型来得更为有效,使用 JSON 数据类型,userID 只需保存一次,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数据的冗余:

+--------+---------------+

| userId | userTags      |

+--------+---------------+

|      1 | [2, 6, 8, 10] |

|      2 | [3, 10, 12]   |

+--------+---------------
总结

总的来说,范式是偏数据库理论范畴的表结构设计准则,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上没有必要严格遵循三范式要求, 在 MySQL
海量并发的工程实践上,表结构设计应遵循这样几个规范:

  • 每张表一定要有一个主键;
  • 自增主键只推荐用在非核心业务表,甚至应避免使用;
  • 核心业务表推荐使用 UUID 或业务自定义主键;
  • 一份数据应尽可能保留一份,通过主键关联进行查询,避免冗余数据;
  • 在一些场景下,可以通过 JSON 数据类型进行反范式设计,提升存储效率;